校友风采

张倩红:跟着兴趣走 随波不逐流

2019-06-03 5964

张倩红,信息学院2015级电子商务专业,金融学双学位。中共党员,三年专业学分绩第一,保研至北京大学法学院就读法律硕士。曾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7项奖学金,并获“贸大本科十大杰出学生”荣誉称号。参与创业项目“木心慢递”,获教育部主办的三创赛全国二等奖、北京特等奖、曾获第十三届企业文化大赛校级第二名。担任信息学院学生一支部组织委员、担任国家自然基金课题组助研,获评“优秀科研助手”。参与多个志愿活动,获评“优秀志愿者”称号。

初览张倩红的履历,在感叹她成绩优秀的同时,可能也会心生茫然:她的涉猎与成就过于广泛,以至于难以从中找到最亮眼的地方,一如难以在云霄雨霁后的虹霞中找到最耀目的色识。于此,张倩红欣然坦言,“确立好大方向后,跟着兴趣走,多见多闻,这便是我的风格”。就这样,随心而行的张倩红,不断探索、不断尝试,进而走出了一条独具风格的成才路。

作为财经外语类高校的大学生,张倩红坦言,这样的环境对学生的通识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张倩红在坚持第一专业电子商务学习的同时,还选修了金融学双学位,此外还学习了公共管理学和法学的课程。“这是一种知识导向型的选择”,张倩红如此理解自己的抉择。

除了在不同的课程之间广泛涉猎,张倩红还积极地参与校园EA平台的各类讲座。“多聆听大咖的言论,视野自然就拓宽了,也就不易为名利所累”,她为此欣然笑道。

财经类高校的特色,往往在于帮助学生获得“一技之长”,使之尽早适应社会的大环境。而张倩红认为,非综合性大学的本科阶段同样应当重视通识学习,“这是一种深度与广度之间的权衡,大家应当在追求广度的同时,慢慢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向去挖掘深度。”不同院系间的转专业问题,也曾得到了张倩红的关注:“很多同学在进行专业的二次选择时会盲从潮流,选择热门专业。这并不理性,我们应当跟随自己的兴趣,做到‘随波不逐流’。”

以通识为基础,以兴趣为导向,不凝滞,不偏激,张倩红在不断的尝试中探索着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并满载而归。

当谈及竞赛时,张倩红特别回忆了大一初出茅庐时的经历。

“在大佬反应过来之前,就去找他们组队”,寻求组队的过程,给张倩红留下了颇为深刻的印象。作为大一学生,尽管在知识与经验方面存在不足,但张倩红却凭借主动尝试争得诸多良机。第十三届 “企业文化大赛”是张倩红竞赛生涯的第一战,初出茅庐的她在学长的指导下取得了校级第二名的好成绩。对于初期的成功,她特意强调了“信息意识”的重要性:“进入大学,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基本全靠自己。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对于大学生格外重要。”

张倩红认为,参与竞赛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很多新的知识都可以在不同的竞赛话题中有所接触。有一次研究华为公司的企业文化时,一位学长采用的“文本分析法”曾给张倩红留下很深的印象:这种信息分析的方法从未在课堂与书本里见到过,却在研究企业文化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一边学,一边练,即使知识的行囊未曾充盈,张倩红也从未停下求是的脚步。

竞赛对于张倩红而言,是一段时停时行的旅途,收获之已有,而希望却未尽。

张倩红的志愿生活,贯穿了整个大学四年。从第一次接触志愿到获得“优秀志愿者”的荣誉,她将志愿视作一种生活方式,并通过这种方式来探索那些未曾注目的角落。

当谈及志愿时,她回忆了自己参与MCF打工子弟助学项目时的一段难忘经历。“当和小朋友们画画时,发现一对兄弟默默站着,不怎么和别的小朋友玩。我便尝试在他们面前画了一只老虎,没想到他们之后照着画了许多一模一样的老虎,彼此玩得很开心,这才渐渐融入大家。”志愿中的苦与乐,从另一个角度充实着张倩红的生活。

彩虹的美丽,在于它不止有一种颜色。张倩红的高度,在于她不拘于一种格局。以社会的需要为基准,以自己的兴趣为导向,随波不逐流,独立而温和,张倩红在惠园的一方天地里,也曾留下了唯美的亮色。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