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恩泽,国际经济贸易学院2015级本科生,获得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两个学位,国贸学会创始人之一。荣获综合一等奖学金、校级优秀学生、第八届全国高校本科生经济学年会优胜奖、第七届新时代中国青年经济论坛优秀学术代表、北京市商界企业文化案例分析大赛一等奖、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北京市特等奖、全国二等奖等。大三参营时并被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录取。今年他荣获我校“十大杰出学生”荣誉称号,即将前往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
“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解恩泽的昨日,是初入大学校门时的迷茫彷徨,在荆棘丛中摸爬滚打成为大一大二生活的主色调;大三时的重大转折便引领他的每个“今日”都朝着新目标不断进发,无畏且笃定。当初硬着头皮的选择竟成为意外之喜,一次偶然却成就了人生的最大转折。为焦灼与慌张的生活画上句点的是逻辑紧扣和平心静气的学术选择,学术研究的大门已然为他敞开。去北京大学的直博选择,便是他以绝对的诚恳、热爱和过硬的知识、能力填写的最佳答案。
“任何时间节点的历史都不足以将你完全定义,定义你的将是你面对历史所作出的思考与行动。”解恩泽在自己的公众号里这样写道。“进入大学意味着告别过去的一切,无论上一个结果是否如意,下面的故事还需从头开始。”解恩泽说道,他的故事往往都是被学习生活伊始时的迷茫与成绩的打击,激起身体里那股不服输的劲,于是作为一名“厚积薄发”型选手,在满怀自信中迎头赶上便是他学习生活的常态。
“学习总不会错。”是他在迷茫时不断告诉自己的话。习惯了追赶别人让他在日积月累中不断沉淀,而这段超越跑的终点是战胜自己。“Flag倒了还能立起来,倒了再立、倒了再立……”解恩泽笑着说道,“很多人的Flag倒了就躺下了、屈服了,我的规定破坏了没关系,第二天重新开始坚持就好了。”战胜自己需要坚持和一定的“轻松”,更要有重新再来的勇气。
选择:多维岔路,一心求索
万事开头难,无数次的碰壁无疑是所有人找准方向的必经之路,解恩泽也不例外。大一成绩落后时的埋头苦学和大二参加比赛时的积累经验都在无形中为后面道路的选择做了铺垫。当解恩泽同他人一样面临诸多岔路之时,一次误打误撞的选课,便被学术世界吸引了目光。教师、课程、兴趣、纯粹、情怀这些有形无形的因素如指路明灯,随着他研究的不断深入,一盏一盏悄然为他点亮。对于解恩泽来说,道路千万条,归属仅一个——学术研究。
大众观念上的学术研究枯燥乏味,仅潜心钻研这一点便让很多人望而却步。但在解恩泽看来事实绝非如此,“所谓‘冷板凳’,只是大众心中的学术研究在口口相传中被定义成的样子,里面真正有趣的逻辑构建却是很多人看不到的。”解恩泽这样解释。大学生活前两年的迷茫无措迫使解恩泽大胆做出新的尝试,只为寻找真正属于自己方向。当原本与大众相同的、对学术研究的预设认知被打破,他从浅尝辄止到深入接触,一步一步挖掘、一点一点了解,兴趣便在心里生根发芽。他说:“第一印象固然重要,但最终的选择总要深入了解后再做决断。”诸多客观因素都不是他前进道路的绊脚石,兴趣才是最重要的原动力。幸运的是,他得以用这份动力找到了自己的归属。
当大多数人还在寻找方向,解恩泽已经开始在自己的道路上加速奔跑。大三那年,他连续投身多个夏令营项目,并最终以出色的面试发挥拿到了北大国际发展研究院等多个夏令营的录取资格。解恩泽说,他并没有为了哪场面试特殊准备,大家参加多次的模拟面试他也只参加了一次,他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在了自己的论文上。面试前,他花尽了心思,反复地钻研修改,使得面试中关于自己论文方面的问题他都能对答如流,再加上对学术研究的绝对兴趣和热爱,他最终在众多面试者中脱颖而出。
面对多次重要面试,解恩泽总是抱着十分积极乐观的心态,这与他大一在辩论队对演讲和沟通能力的磨练是分不开的。谈及面对期末考试的心态,解恩泽笑着透露自己曾经买的一本复习书,取回来直接当了打游戏的鼠标垫。因为提前开始复习,就不会像很多人一样“期末几天学完一学期的知识”,所以就生出了打游戏的底气。而对于自己的学习方式或者自我观点的表达,他提到不愿意主动地影响别人,甚至不想无意识地侵犯个人意志。他在自己的公众号里分享观点与经验,但也希望自己写出的建议意见只是作为参考而非“标准答案”。“希望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意志来应对每个人独一无二的境遇。”解恩泽这样说道。
对未来,解恩泽同样满怀期待。受导师的启迪影响,他更想成为像他导师一样的人,醉心学术,又不忘传承,带着为国献身的赤子情怀,在学术领域拥有一席之地。
人生中的波澜起伏如历尽千帆的方舟,于得意时乘风破浪,于失意时砥砺前行。“乘兴所至,心无旁及”坚定着他精诚学术的决心,“对不起,我要赢”激励他渡过困难瓶颈。“信息固然重要,但行动更加有效”鞭策他实践与理论并行。这条属于解恩泽的道路,他将走得更加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