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动态

校友新闻 | 孙维炎——贸大之潮头,教育之大家

2019-12-14 2475

一、人物简介

孙维炎,1962年毕业于北京对外贸易学院(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友总会),毕业后留校任教。1964年,作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友总会首位公派赴英留学生赴英国伦敦留学,就读于英国伦敦大学,后获英国语言学硕士学位,曾被加拿大圣玛丽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及美联邦肯塔基州授予最高荣誉奖克罗奖。1984年至1999年,担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友总会校长,兼任校党委书记,现担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友总会学校董事会副主席。

 

二、先生初见

6

虽然早已准备停当,但是一想到即将到来的是孙维炎校长,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当科研楼校友总会的会议室里走进一位安静而和蔼的老人时,所有人的心中都掠过一圈涟漪:这便是孙维炎校长了。他衣着朴素,步伐稳健,今已沧桑的面容上却始终带着一抹淡淡的微笑,他和每一位采访的工作人员热情地问候,就像见到自己曾经的学生那般,慈祥而亲切,一如当年。诚然,孙校长对于我们来说有许多身份,是老学长,是学业与事业上的榜样,更是我们的老校长,但其中最重要的是,他是我们可敬的老师,永远的先生。

 

三、求学之路

当然,先生也曾是一名学子,而且事实上,还是当年最优秀的之一。

7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北京对外贸易学院作为商业财经院校,被划定为机密性专业学校,只有满足严格的要求才能报考。先生作为重点中学中的佼佼者,在学校的推荐之下,和现在的我们一样,带着些许迷茫,来到了这所学校。

一所好的大学并非终点,对于先生而言,这里正是他未来成为一名教师的摇篮。作为培养对外尤其是对西方国家经济贸易人才的专科学校,贸大早在当时就对外语尤其是英语的学习十分重视,而对于已经有初、高中六年英语学习基础的先生来说,无疑在这里,他找到了学习和研究的乐趣。

但真正让先生决定投身教育事业的,是先生的恩师——刘庄业老师。

当时,刘庄业老师是先生的英语老师,了解到先生有六年的英语学习基础后,决定让先生担任英语课代表,一是为了辅助教学,二是想让先生进一步提高自己。在此之后,刘老师几乎将先生视若己出,认真地指导先生的学习,使先生受益匪浅,而与此同时,刘老师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对教学一丝不苟的精神,对年轻的先生产生了莫大的影响。直至今日,当提及刘老师,先生的言语间依然满是对恩师深深的感激与爱戴:她真就是这样好的老师,(于我而言)就像自己的母亲一样。"

 

四、育人大家

如果说刘老师是先生的启蒙者与引路人,那么先生成为真正的先生,是大学三年半时间后的师资培训班(当时我校的学制为五年)。

为学校的发展与学生的教育,当年的贸大领导决定开设师资培训班来增强学校的教学实力。在英语上出类拔萃的先生,自然而然地被视为最佳候选人之一,并最终成为了师资培训班仅有的三名学生中的一员。一个班级,三名学生,两位资深英语专家,一年半的时间,在经历了无数的英文写作与听说练习后,先生已然成为一名职业的英语老师。临近毕业之时,刘老师再次找到了先生并送给了先生一块手表,她告诫先生,作为老师一定要在上课时把握课堂时间,多年以来,先生仍然牢牢铭记这份叮嘱和内心深处的感动。

先生的教学态度是极其认真负责的,这得益于刘庄业老师。在成为教师的时日里,先生一直把刘庄业老师当作自己的榜样,就是不吃饭,也要把学生辅导做好。在采访时,先生认真地回忆,当年所任教的第一个英语班将近二十名学生,一个一个认真地辅导,每周六天上课,但星期日仍然要坚持与学生在一起,解决任何可能出现的学习问题。

8

同时,在讲课方面,先生也有自己的有趣的经历与备课妙招。当年,先生为了讲好自己的第一堂课,把自己关在教研办公室里,一遍一遍地试讲,发现潜在的问题并立即克服,直到最后,讲稿、教案早已背得滚瓜烂熟,整堂课讲下来已行云流水,收放自如。得益于充分的准备,先生在正式讲课前给教研室教师做的试讲得到了前辈与同辈的一致好评,最终讲课时,早已胸有成竹,毫无一般新教师上台讲课时的慌张感。

除此之外,先生的教学方法也十分独特,而贯穿其中的则是先生为人育人的信念:下功夫——“学习这件事,就是得下功夫,功夫下到了,自然就有收获。在这种信念的驱动下,先生在1964年辅助张冰姿教授用当时学校领导倡导的听说领先法进行教学试点:在不能看书的情况下直接听英语课文原文录音,一遍一遍,听完一遍回想一遍,不断地感受语音语调、课文内容,一篇课文整整听三百遍,从刻苦与执着中,学生收获的便是完美的语音、语调和准确的语感。先生特意叮嘱我们,也许今天有更多元的方式学习英语,但学习中的专注和毅力,仍是一切成绩不可替代的根基。

读到这里,大家或许会觉得先生是一位很严厉甚至严苛的老师,对先生充满敬畏。但其实先生与学生的关系是十分紧密的,先生倡导作为教师,一切都要为了学生,这样学生虽有敬畏之心,但却不会有疏远之意,如同家中亲人长幼间厚重深沉的关爱。所以即使多年后成为校长,先生仍然坚持站上讲台传道受业,时时刻刻与学生保持的密切联系,关心关注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当被问到经历过的与学生之间最温暖的一件事时,先生说,和学生之间,我这一辈子都感觉非常温暖。

 

五、远航英伦

9

先生的育人生涯实令人神往,但这期间,还有一段富有英伦气息的小插曲——先生去往英国留学交流的日子。

作为贸大乃至全国首批赴英国公派的留学生,先生的存在并不普通,而是在众多外交部工作人员中的少数大学教师,因此更承担着吸纳并传播英国教育理念与先进知识的重要责任。回忆起那段非比寻常的经历时,先生也说,在感觉到自己幸运的同时,更感觉到了身上沉甸甸的责任,当时感到国家对我们寄予很厚的希望,所以我们要集中精力学习,要不然对不起国家,对不起人民。

而事实上,留学并不仅仅是学习一件事,先生也强调,作为第一批公派留学生,他们代表的是新中国的形象,他们是新中国的使者,因此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都要向国外的友人展示中国、中国人的品质与思想。

先生还特别提到了一个与外国友人相处的小故事:起初留学生住处有一位英国的清洁工,对于新来的中国学生们带有惊异与奇怪,起初还误以为我们是日本人。但先生与其他几位留学生总是亲自打扫自己的住处,还请那位清洁工喝中国茶,在交往中渐渐化解了她对中国的偏见与不解,甚至让她开始喜欢上了中国。事实上,类似的故事与对话还有很多,与教授,与外国的同学,但先生与同学的友好终能让对方了解到真正的中国与中国人。而在这样的对话中,留学生们也学习到了英国日常对话中的语法知识与习惯,了解了很多在书本上无法学到的东西,收获颇丰。

此后,先生还对其他西方国家进行过多次访问与学习,其中无论表面上亦或是深层的收获,都在先生的教学中有了体现与发展

 

 

六、寄语学子

虽然采访接近尾声,但先生牵挂贸大学子的心意却从未停止,因此先生对贸大的莘莘学子提出了英语学习上的建议与寄语:

首先就是阅读,由浅入深的阅读。作为一名资深的英语教师与人力资源管理教师,先生在自学过程中高度重视读书与写作。事实上,先生在学习英语时,几乎每周都要上交英语作文给老师批改,极大地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而由于课本需要的普适性,课本上的内容往往并非原汁原味,其中缺失的细节则只能通过阅读大量的书籍来弥补。

10

先生还特别强调了生活规律与锻炼的重要性,更把锻炼奉为健康秘诀。每天早上六点起床,起床了以后就洗一洗,弄一弄,当时就是跑步,每天练五千米到六千米,就这样坚持。生活还是要有规律,这非常重要,学习工作再忙你一定要规划好,做好计划。先生提到,生活的规律可以缓解忙碌的工作带来的压力与对健康的影响,而锻炼则是对忙碌的生活最好的调节方式,更是对健康的最好保障。先生自豪地说,自己现在健康的身体,全都得益于自初中一年级开始以来六十年不曾间断的跑步。

 

七、结语

先生高风弱水长,百年霜雨印东墙。

 

缱绻青书千页事,论断漆台三尺方。

 

夜半精研孤灯暖,平明空读晓月凉。

 

功成丹心留故校,桃李天下晚斜阳。

 

1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