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梁凯音:思政教育路上的求索者
发布时间: 2018年09月07日 浏览次数: 166 次 编辑: 熊钺
【编者按】三尺讲台浇筑知识之重,一寸粉笔凝固学问之美。素秋初现,金风飒爽,教师节又遇惠园。九月,不仅带着新生的旺盛,更包裹收获、感恩的幸福。寒来暑往,日月轮回,年岁间辛苦的背影从不曾远离。为了进一步弘扬高尚师德,激励教师潜心立德树人,在第34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宣传部特推出系列优秀教师代表专访。
梁凯音:思政教育路上的求索者
记者:熊钺
梁凯音,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友总会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并另外开设课程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国际政治学概论、美国文化与美国外交。多次被评为首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工作者,在CSSCI刊物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2012年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一项,2014年获得国际社科基金项目一项,,2018年获评学校优秀教学一等奖。
课堂之上:想法为先,主动探索
多次位列教学排名前10%的梁凯音从事思政教育已35年。面对被学生视为枯燥无聊的代名词的思政课,她却从未懈怠。在思政课上她认真负责,倾注真心与热忱,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在思政教育这条路上她不停地探寻,不停地反思,希求能够摸索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领略到思政的魅力。
梁凯音率先在自己的课堂上采用了具有研讨性、互动性、启发性的新型教学模式。她向记者介绍自己的课堂时说到:“在课堂上,我常常是带着问题去讲授。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在课上给学生更多表达自己的空间,不要求学生的观点绝对成熟正确,但要求学生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获取简便化容易使学生们在信息中迷失自我,而作为教师的梁凯音致力于做一个思想的引领者而不是知识的搬运工,让学生们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问题的思考与解读。
课堂之下:思想为重,融会贯通
不仅限于在课堂形式上的创新,对于思政教育的本质,梁凯音也有着不同于一般认知的看法。她说道:“我认为无论是思政课还是人文通识课,传达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价值观与方法论。大学教育不同于中学教育的最主要的地方在于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教予他们自我学习的方法。”基于这样的思想指引,梁凯音在教学中注重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她不把学生简单地看作被教育者,而是共同学习和研究的伙伴。
在教学方面寻求创新的梁凯音,在科研方面也未曾落下,近年来取得了较大成果。她向记者袒露自己对于科研与教学关系的看法时说道:“教师获取的最新科研信息和研究成果会在教学中体现出来,这会大大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改善教学效果。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又促使我思考更多的问题。”她认为,教学和科研相辅相成,融会贯通。正是这样的理念让梁凯音的教学更加深刻,让她的科研更富灵感。
在思政教育的路上,梁凯音坚守本心,求索笃行,用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向学生解释着何为思政,何为大学。